问答详情
久久问医>科室分类>全部问题>出血性疾病

全部答案 因不能面诊,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

丁菲 血液科

病情分析
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、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。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,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,此时称为缺铁。本病大多起病缓慢,常见于4个月以上的婴儿、儿童及20~50岁生育期妇女大多为经产妇。临床表现包括: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;组织中含铁蛋白质酶的缺乏引起细胞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;引起缺铁的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。
指导意见:
缺铁性贫血患者饮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  1、缺铁性贫血患者需要注意补充含有维生素类的食物,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变贫血而且还对预防出血有一定的作用。例如维生素K、B1、B6、和C等。水果类和蔬菜类食物中的维生素含量很高,水果所含的维生素大多是水溶性的,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。  2、造血物质:引发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因素虽然不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所致,但是由于反复出血,经常可导致慢性失,从而加重缺铁性贫血的病情,因此食物中常应补充含维生素B6、维生素K、铁质、维生素B12、叶酸、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。  3、高蛋白饮食:蛋白质是各种血细胞再生、增殖、分化的基础,缺铁性贫血患者主要症状为全血细胞减少,所以需要补充充足的动物性蛋白质,如鸡、禽蛋、鲫鱼、瘦肉、动物肝肾、牛奶等。

2016-05-05 18:07

杜青 综合

病情分析
缺铁性贫血跟饮食不当,脾胃功能不好等因素有关系,平时要注意调理好饮食,有利于疾病的好转。
指导意见:
适当多吃蛋黄,瘦肉,动物肝脏,大枣,黑木耳,花生,深绿色蔬菜,注意荤素搭配合理,不要喝茶,以免影响铁的吸收等。

2016-05-05 18:11

类似问题推荐
相关经验
查看更多相关经验
相关热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