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答详情
久久问医>科室分类>全部问题>内分泌科

全部答案 因不能面诊,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

张笑颜 内分泌科

病情分析
建议:关于这个问题,有关资料表明,中医对于糖尿病有很好的疗效,但目前,还没有治愈的前例, 轻症糖尿病常无症状,完全依靠化验诊断,典型的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:   1、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,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,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。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,每日可达3000至6000mL,甚至10000mL以上。排尿次数也增加,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。一般血糖越高,尿量也越多,从尿中排出的糖也越多。   2、多饮由于多尿,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,引起口渴,故出现多饮,糖尿病人喝水很多,饮不解渴。   3、多食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,需从体外补充,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,引起饥饿反应,故出现多食,多食又致高血糖,高血糖又致多尿、尿糖增加,如此形成恶性循环。   4、消瘦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,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,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,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,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。   5、疲乏主要为肌无力,与代谢紊乱、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。   6、其他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表现。 那么诊断它的依据有那些哪:   ·有典型糖尿病症状,任意时间血糖高于11.1毫摩尔/升(200毫克/分升)。   ·查空腹血糖时,两次或两次以上高于7.8毫摩尔/升(140毫克/分升)。   ·空腹血糖不超过7.8毫摩尔/升,怀疑为糖尿病者,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,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11.1毫摩尔/升。若无糖尿病症状,尚需另有一次血糖超过11.1毫摩尔/升。上述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。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了糖尿病诊断的新标准: ·有糖尿病症状,并且任意血糖≧11.1毫摩尔/升。   ·空腹血糖≧7.0毫摩尔/升。   ·OGTT2小时血糖≧11.1毫摩尔/升。OGTT仍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进行。   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,在另一天重复上述检查,若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即诊断为糖尿病。  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高于或等于7.8毫摩尔/升,但又低于11.1毫摩尔/升诊断为耐量低减。空腹血糖高于或等于6.1毫摩尔/升,但又低于7.0毫摩尔/升诊断为空腹葡萄糖受损。对怀疑有妊娠糖尿病者,采用100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诊断。100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结果按美国国家糖尿病资料组审定的O’Sulivan标准作出诊断,诊断标准见表1。   表1O’Sullivan诊断标准(静脉血浆) 时间空腹服糖100克1小时2小时3小时 血糖(毫摩尔/升)5.910.69.28.1 血糖(毫克/分升)105190165145 诊断成立两个或两个以上血糖、值达到或超过上列数值   妊娠糖尿病采取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也是可行的。 编辑   下面介绍一些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良方:     史方奇左归麦门冬汤 组成:北沙参三十克,麦门冬十五克,法半夏十二克,甘草六克,粳米十五克,熟地黄十五克,枣皮十五克,淮山药十五克,茯苓十五克,枸杞子十五克,生麦芽十五克,黄连六克。 功效:益气养阴,滋肾健脾。用于糖尿病气阴两虚证。症见口渴引饮,五心烦热,嘈杂善饥,消瘦,舌红少苔或舌淡红中有裂纹,苔薄黄,脉细数等。 用法:每日一剂,水煎二次,早晚分服。 谢昌仁消渴方 组成:石膏二十克,知母十克,甘草三克,沙参十二克,麦门冬十克,石斛十二克,生地黄十二克,山药十二克,茯苓十二克,泽泻十二克,天花粉十五克,鸡内金六克。 功效:清热养阴,滋肾生津。用于糖尿病,干燥综合征,尿崩症,证属阴虚燥热者。 用法:每日一剂,水煎服。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特点是:新中国成立以来,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:研究水平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酶学、分子生物学水平;研究范围从单纯降糖发展到降低血脂、改善微循环等。尽管新的口服降糖药不断涌现、胰岛素广泛应用于临床,但中医药综合疗法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,以疗效稳定,无毒副作用,调节机体内环境,改善体质,减轻胰岛素抵抗状态,调节糖脂代谢,增强糖自稳等优点,在轻型、中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占有一定优势,特别是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疗效显著。 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中医学的相互渗透,糖尿病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,陕西西京中医医院糖尿病研究室对“证”的深入研究,建立了“辨证客观化”、“诊断定量化”、“证候规范化”等与客观指标的关联体系,使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入更高层次,从临床实践中筛选出一批疗效可靠的方药,不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,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走向世界,与世界医学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 缺点:降糖作用慢,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研究出能在两周内很快降糖的纯中药,市场上凡是能很快单独降糖的所谓纯中药一般都加有西药。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历史源远流长,只是古代没有“糖尿病”这个病名,中医学将具有多饮、多食、多尿,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称为“消渴”。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,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。  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精髓,远至宋代,上、中、下三焦分型论治“消渴”的格局即已形成,并由此产生了“三消”分治的辨治方法。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,现代中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,“三消”分治的观点已逐渐被脏腑辨证的理论所代替,使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。根据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分三期论治:   一期为消渴病前期。消渴病尚未形成,但有可能发展为消渴病。该期的主要病机特点是“阴虚”。形成阴虚的原因主要是禀赋有亏、贪食甘美、过度安逸,可表现为阴虚肝旺、阴虚阳亢、气阴两虚。一期病人多有形体肥胖、头昏乏力、口甜等症状,但因尚未化热,所以往往没有消渴病“三多一少”的典型表现。   二期为消渴病期。此期消渴病已经形成,但尚未出现并发症。此期的病机特征是“阴虚化热”,即病人在一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,加之情志不舒、肝气郁结,或因外邪侵袭,或因过食辛辣燥热,或因劳累过伤,均可化热化燥伤阴,持续耗气伤正,从而可转化为阴虚燥热、肝郁化热、湿热困脾、热伤气阴等证候。   三期为消渴病并发症期。其主要病机特征是气血逆乱、血脉不活、经脉瘀阻,可逐渐出现皮肤、肌肉、血脉、筋骨、神经、五脏六腑等各种急慢性病变。临床上对急性病变分为轻、中、重三度,对慢性病变分为早、中、晚三期,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。由于消渴病的慢性病变主要伤及各个组织器官,往往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,因而,早期防治尤其重要。病人可根据自身的症状特点,如在口渴喜饮、多食多尿的基础上出现视物模糊、胸闷心悸、心慌气短、心前区闷痛、头晕健忘、神疲乏力、肢体疼痛、手足麻木、肌肉萎缩、下肢及颜面浮肿、性欲减退或阳痿、闭经,甚至出现严重心律紊乱、肾功能不全、脑梗塞、脑出血等,应中西医结合强化治疗。其中,中医治疗多采取调整脏腑、补虚泻实、标本兼治、平衡阴阳等治疗法则,同时辅以针灸、推拿、内服、外治等综合治疗方法,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。   中医治疗糖尿病,从脏腑病机论治,认为上焦宜润肺养阴、生津止渴;中焦宜清胃泻火或清胃润燥,以治消谷善饥;下焦宜滋补肝肾、育阴清热,使水火相济、阴平阳秘。从标本虚实论治,认为消渴病以阴虚为本,燥热为标;正虚之中,以肾虚为本,痰湿、血瘀为标;肾虚之中,阴虚为常,火衰为变。从“三消”轻重论治,认为标实证轻,本伤病重,消渴病出现传变(并发症),病情更重。此时,常需滋阴补肾、益气健脾、化痰逐瘀、活血通络诸法并用,方可取得好的疗效。因此,中医治疗糖尿病,原则上常宜滋补,慎用攻伐及寒凉药物,根据病程长短,因人施治,实行个体化治疗,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目的。 中医治疗糖尿病是以整体观念、辨证论治为主,采用益气养阴、清热活血等治疗原则,调整人体内环境,改善患者代谢状况。中药降血糖效果较西药弱,但作用缓和而持久,且由于许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,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。中药在改善症状和治疗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,且无明显副作用。 西医治疗糖尿病是用药物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及增加其生物活性,降低葡萄糖在肠内的吸收速度,增加体内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促进肝糖原的合成,或直接注射外源性胰岛素等。降血糖作用快捷而效强,并可防治糖尿病急、慢性并发症,但其有一定的副作用,且改善症状较中药稍差。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,可取长补短,使患者血糖尽快下降,症状迅速改善,并抑制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,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案。在临床上,对轻、中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,尽可能用中药治疗(汤剂或丸、散剂),以发挥其长处。对病程较长、血糖较高的中、重型患者,则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,以西药控制血糖,辅以中药,既可减少口服降血糖西药或胰岛素的用量,又可改善机体代谢及微循环等状况,缓解症状,共同抑制或延缓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。

2016-10-06 20:57

苏洁琴 妇科

病情分析
建议:用翻白草治疗2型糖尿病.方法为将翻白草洗净后放入保温杯里泡水喝.具体用量应该遵循临床医生指导,《 本草纲目

2016-10-06 21:03

类似问题推荐
相关经验
查看更多相关经验
相关热词